新聞

2021年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 - 2021年1月
緊貼學生學習需要 前瞻性英語教學策略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下稱「張小」)的辦學宗旨︰「以學生為中心,提供良好的環境,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發展潛能。」張小的英文科一直以最具前瞻性的教學策略,積極參與不同的計劃,貼合學生學習需要,提升學習趣味,讓每一位學生均可以得到最合適的照顧,提升英語學習的能力。
勇於試新的教學團隊
劉愛民校長在英國Nottingham University主修英語教學,由1988 年開始以英文科組長身分在張小任教。全校現今26班,教師團隊樂於接受挑戰,為不同能力的學生作課程調適。劉校長笑說,年前新任校監問她學校的強項在何範疇,她即回答︰「張小最強就是教師團隊,有愛心,願意同心協力、分享教學心得。」劉校長認為,老師有好主意和教學新點子,就歡迎分享,同工之間習慣互相學習,才能有持續的進步。她繼續說︰「學校一直大力支持英文科發展,不僅資源充裕,亦為老師提供很大的自由度,鼓勵教師團隊參與不同的新計劃。」張小曾是「英文廣泛閱讀計劃」以及「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計劃」的先導學校,兩個計劃發展至今已超越20年,發展成效卓越。
張小勇於創新,別具慧眼,不斷為學生尋找最合適的教學策略,是一所相當具遠見的學校。因為張小一直行得比較前,劉校長指,教育局經常邀請學校參加不同計劃,例如初小英語學習支援計劃、校本課程支援計劃、高小非故事類文章電子學習計劃、課堂英語話劇學習計劃等,老師亦在校外校內做很多英語教學分享,讓同工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勉勵,精益求精。
重設校本教材 提升課程趣味
基於劉校長本身修讀英語教學出身,是以對教材和課程均有所要求,課程內容必須擺脫沉悶呆板。她說︰「我跟英文科老師自訂校本的文法教材,針對文法所學到的再配以寫作練習。」比方說小四重點教英文動詞的「過去式」,學生需要多寫故事,這樣就自然可以將學到的過去式動詞加以運用,學有所用才能牢記。
原本初小的外籍英語老師課是採用局方指定的英文教材,後來劉校長發現教材內容有部分較沉悶,學生未必喜愛。與教師團隊商量後,請外籍老師重新搜尋及更換有趣的故事教材,專注教授拼音和閱讀技巧,增添多媒體及互動元素,讓學生上課時邊唱、邊跳、邊學、邊練習。英文故事變得有趣,不僅讓學生更喜愛學習英語,亦能領略到英國文化,閱讀幽默的故事後,學生懂得會心微笑。
增添外籍老師 豐富語境
由五年前開始,學校已經增聘一位兼職的外籍老師,給四至六年級同學上英文閱讀工作坊,讓學生繼續有外籍英語老師課堂,增強閱讀技巧,也提升英語的聽說能力。劉校長計劃明年為高小增聘多兩位全職外籍英語老師與老師合作教學,增強學生英語的溝通和寫作能力。一年級下午的課堂進行多元的「A+校本課程」,這課程結合話劇和藝術元素,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意,以單元主題學習,學生學得開心又學得有效。劉校長說︰「明年計劃增聘多四位兼職外籍老師,他們會陪同一年級同學上A+校本課程,讓學生多接近外籍老師,多機會說日常英語,消除對學習英語的畏懼。」始終跟外籍老師多聽多說,英語才能保持到高水平。劉校長指,初步構想希望4位兼職外籍老師可以跟小一生一起午膳聊天,並在「A+校本課程」繼續幫忙,每位兼職外籍老師將成為該班小一生的朋友。劉校長說︰「雖然A+課程是以廣東話進行,一旦有外籍人士在場,說英語的機會必然增加。」豐富英文語境,讓學生自然地學習英語。
嚴選精「英」班 為上中學做好準備
劉校長說:「我觀察到小四是一個分水嶺,所以學生升小四開始,全級以英文總成績最好的30位同學入選為精英班。這班精英班的英文科老師對學生學習英語有高要求,功課量亦會多一些,四年級開始寫英文週記及創意寫作,寫得多自然會越寫越有信心,越寫越進步。」
事實上,張小採用精英班制度後,入讀英文中學的學生年年遞增,劉校長說︰「現在超過三分一的學生能入讀英文中學,證明這個編班方法十分湊效,我們希望日後能繼續提升至有兩班精英班。」現在四至六年級中,老師會邀請一些有潛質但表現未夠理想的學生參加課後語文強化班,在寫作方面再幫幫同學。
英語話劇拔尖班 成績驕人
原本張小的話劇班以廣東話為主要演出語言,在香港學校戲劇節得到不錯的成績,劉校長於是決定將話劇班變為英語話劇拔尖班,集中練習英語歌劇,亦如她預期之內,憑老師的積極帶領,同學的落力演出,英語話劇拔尖班獲得到超卓的成績。她說︰「我們的英語話劇拔尖班參加學校戲劇節比賽,曾獲評判推薦大獎,作校外公演。辦學團體見到學生得到卓越成就亦十分支持,贊助做全新的道具和戲服。」事實上學生亦十分勤力,除了平日課餘飯後會自動練習唱歌外,星期六亦回校排演。由於英語話劇拔尖班的同學英語相當流利,所以多次到香港電台一個名為Sunday Smile的節目上,以英語講故事。
即使停課期間,這班學生的訓練也沒有停下來,全因劉校長認為練習較比賽更重要。劉校長說︰「即使未能比賽,也可以在校內找個地方作錄影演出,留為一個紀錄或紀念,對學生來說一樣別具意義。」
劉校長亦推動Readers’ Theatre英語讀者劇場活動,每一位同學擔當故事裡的一個腳色,無須表演動作,只需要運用聲音講好對白,她認為這個訓練對不同程度學生均有助益,因為成績好的同學固然吸收得快,即使是英語能力稍遜的學生,在持續的閱讀及朗讀訓練中,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學會了很多經常誦讀的故事對白,變得有信心和有成就感,效果令人十分驚喜!學校的英語日會舉行英語讀者劇場比賽,各班儘量讓同學們有機會上台參與比賽,十分熱鬧!
閱讀氣氛濃厚 提升語文能力
要培養良好的語文能力,閱讀必然是重要一環。學校特設早讀時間,逢星期二是英文書閱讀時間,有「Reading with Ms Lau」安排,劉校長會跟初小學生說英文故事,更會介紹圖書讓學生多閱讀,圖書館主任表示,確實經校長介紹過的書,特別受學生歡迎。劉校長說︰「外籍老師和其他英文老師一樣會讀故事,經過我們介紹後,書本特別吸引。」除了「明星」效應外,張小亦參加了新閱會的「一頁書」活動,高小學生用一張畫紙,在上面可以寫遊記、寫故事,中英文皆可,很多學生會自己兼畫插圖,摺疊成一本小書。佳作會拿去參賽,有些則可以作展覽品。這就是張小的特設暑期功課!
學校亦參加了Books and Beyond Reading Club,導師們為同學說有趣的英語故事,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欠缺自信說英語的學生在導師們的引導下,積極在課堂上說說故事、寫寫戲劇對白、玩玩遊戲,每次都有5、6位義工,包括外籍義工到來。劉校長分享道︰「活動已經進行了3年,成效十分理想,至少一班原本英文普通的學生不再害怕英語。因為他們在禮堂上課,我見到有些原來不太有信心說英語的同學,一站起來就夠膽大聲說英語,真的令我感到驚喜!」
張小前校董、即現時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主席林曉鋒博士創辦了「香港創意讀書會」,張小同學自然經常參與有關閱讀活動。每年讀書量最高、讀書報告做得最好的小讀者,會得到一本由林博士所贈的個人化圖書作為獎勵,圖書內容會出現有該位同學名字所含的英文字母為首的物件,每一本書都是獨特的、個人化的,十分有趣。劉校長銳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曾向一位資深的圖書館主任偷師,她說︰「原來只要讓學生愛上讀系列書,就可以吸引他們繼續追看,每當學生讀畢已出版的集數,便會期待新書出爐。」所以圖書館主任每年都努力搜尋有趣的、受歡迎的系列書籍,豐富館藏。學生閱讀量大,語文能力自然提升。
學好英語 放眼世界
2013年劉校長與三位老師帶領32位同學首度飛出香港到新加坡交流,現在交流團的目的地已遠至英國。劉校長在英國讀大學,自言在當地生活過,有語言環境、有生活需要、有學習需要,運用英語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希望學生能到英語國家,感受一下當地文化,相信與當地學生交流和學習是促進英語能力的最佳方法。
劉校長鼓勵老師和同學參加創意思維比賽(Odyssey of the Mind),2019年,老師們揀選了參加創意思維香港區賽長期題(三):經典題,第一組別(小學組別),題目為Classics…Leonardo’s Workshop「達文西的工作室」。七名學生進行劇本創作、道具和服飾製作及話劇綵排,並進行「即興題」訓練。經過多月的籌備,學生在香港區賽中取得亞軍,並以香港代表隊隊員的身份參與於美國密歇根州州立大學舉行的Odyssey of the Mind 2019 World Finals(創意思維世界賽2019)與世界各地隊伍一同比賽。
比賽期間,學生參與了不同類型的活動,有Float & Banner:世界各地的隊伍以橫額及花車展示自己國家/州份的特色;有Creativity Festival:世界各地代表設計攤位遊戲及Pin Trading:與其他參賽者交換襟章。學生更與來自科羅拉多州的7位小學生(Buddy Team)進行交流,他們一起午膳、談天及玩耍,結交成為朋友。學生更出席創意思維世界賽2019閉幕禮及青少年派對。這次交流,學生開拓眼界之餘,亦能認識美國文化,豐富學習經驗,提升運用英語的能力和信心,更留下難忘的回憶。
最後,張小在七十三隊隊伍中獲得第二十名,成績令人欣喜!校監和校董會非常支持同學到外地交流,這次學生出行到美國參加比賽,所有費用由辦學團體全數支付!未來學校將會繼續鼓勵和支持學生往海外交流,讓學生增廣見識和體驗!